中新網杭州9月10日電(記者 袁秀月)“互聯網+教育”、監督利器“互聯網+政務服務”、浙江“互聯網+醫療”……近些年來,杭州“互聯網+”正在改變越來越多領域的大數現狀與未來。
“互聯網+”會給當下的據何檢察檢察工作帶來哪些改變?在杭州市檢察院,“數字檢察”正探索一條“數字賦能監督、監督利器監督促進治理”的浙江新路徑。
“非羈碼”APP。杭州杭州市檢察院供圖“非羈碼”
非羈押人員監管的大數數字化方案
“在數字化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據何檢察一點就是一定要解決問題?!碧崞饠底只癁榉杀O督手段帶來的監督利器改變,杭州市檢察院檢察技術處副處長徐衍深有體會。浙江
例如,杭州一直以來,大數對非羈押人員的據何檢察監管始終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和難以監管到位的風險,如何對非羈押人員進行有效監管,成為困擾司法機關的一大難題。與此同時,疫情也給非羈押人員監管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進一步解決該問題,2020年7月,杭州市檢察院和杭州市公安局聯合推出了“非羈碼”。徐衍介紹,它具有綠、黃、紅三級監管色,評級的標準是非羈押人員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的行為動向和綜合表現。非羈押人員只需在手機上下載App并進行人臉比對,后臺就可以通過司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對非羈押人員開啟監管。
“非羈碼”的推廣,切實防止錯誤逮捕等冤假錯案給案件當事人造成的損害和長期羈押導致的司法不公,減少財政支出和司法資源投入。
此外,相較于電子腳鐐等電子監管措施,“非羈碼”隱蔽性強,能有效減輕非羈押人員的心理壓力,確保其在非羈押期間正常工作生活。
徐衍介紹,截至2022年7月,“非羈碼”共適用29432人,無一人脫管失控。由于成效顯著,“非羈碼”還被列入今年最高檢《關于支持和服務保障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并予以推廣。
“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杭州市檢察院供圖“特定行業轉入”
用大數據把牢行業“進出口”
有暴力犯罪歷史的人能做網約車司機或保安嗎?如何預防特定行業從業人員犯罪?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的疑問。
杭州市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醫療衛生、食品藥品、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從業者中存在法律明確禁止準入的具有刑事犯罪前科的人員,為社會治理埋下安全風險隱患。
例如去年,曾犯詐騙罪的執業醫師胡某在刑滿釋放后,仍從事相關醫療工作。
如何從源頭上篩查出這些人員?杭州市余杭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斐表示,從業禁止目前存在入職查詢難、在職管控難和數據共享難等問題,而破題的關鍵就是要打通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的數據壁壘。
在當地區委政法委的全力支持下,杭州市余杭區檢察院自主研發“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對醫療衛生、食品藥品、道路運輸、教育培訓、養老服務等五大民生公益領域的從業人員進行“紅黃藍”三色賦碼管理,把牢行業“進出口”。
有了“特定行業準入”數字系統把關,曾犯詐騙罪的胡某最終被注銷執業醫師證書,并被納入黑名單。
據統計,該系統已對五大領域共計5萬余條人員數據進行智能監督分析,發現犯罪記錄200余條,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對27人作出撤銷資質等處理。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杭州市檢察院供圖“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在破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實時掌握大數據,數據實時率可達93.7%,并以此作為監督利器,推動共享共治?!焙贾菔袡z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娟表示。
記者獲悉,杭州市檢察院承擔了浙江省委“牽一發動全身”重點改革試點任務,在杭州市委政法委領導下,牽頭杭州全市19家機關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全力建設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從“辦一案”到“牽一串”,提升整體監督質效,推進法治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完)
浙江杭州:大數據如何成為檢察“監督利器”?
浙江杭州:大數據如何成為檢察“監督利器”?
浙江杭州:大數據如何成為檢察“監督利器”?
浙江杭州:大數據如何成為檢察“監督利器”?